第(3/3)页 总之会过得很惨。 除此之外,崋军还有一项令阎应元大为震惊,乃至暗呼“无敌”的手段。 南直隶各府县像他这样被崋军俘虏却不愿降崋的在职官吏,都被罚作苦役,送来南京统一管理。 所以,最初他甚至做好了寻机逃跑的准备。 南郊。 这天晚上。 再想到他一身才能,要在吉水这小地方埋没,便生出一种很不甘心的感觉。 但这些日子想必你也看到了,崋军并非以前朝廷所宣说的可恶流寇、反贼,而是真正的义军。 军官回答了,便让人将阎应元叫过去。 但阎应元并非没有见识的人——当年他从通州携带家眷南下任职,一路上可是见识过不少凄惨犹如地狱的景象。 阎应元做完教苦役们识字的工作,便回到了营中住所,一处独立帐篷。 侯峒曾起身欲走,最后却又转身道:“李公才华,朝野皆知,大明不能用,以致于蹉跎年老。 我李邦华在崋军那里的重要性果然下降了吗? 得到这一推论,李邦华心中莫名有些失落。 饥民吃草根、树皮、观音土只是寻常,更恐怖和令人难受的是,一些饥民易子而食,市集之中人肉贱卖,为了对抗饥荒,很多百姓都变得人不人鬼不鬼。 但相较于那些十人睡一个帐篷的苦役来讲,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条件了。 甚至忍不住想:莫非我李邦华在刘崋那边并没那么重要?所以对方才随便劝说一二,毫不勉强? 阎应元正在跟一群明军俘虏在修整路面。 一开始是讲些有趣的小故事,并顺带教苦役们认识些字。就连他,都因为识字,被任命为苦役中的代课教师,饭食、住处等待遇都有所改善。 <div class="contentadv"> 军政员来了几次后,取得了苦役们的初步信任,便带着苦役们开“诉苦大会”。 每次诉苦大会开完,军政员就引导苦役们进行总结,寻找让大家受苦受难的原因。 令他没想到的是,他的母亲、妻儿、妹妹也被送到南京这边来安置——并非是当苦役,而是在苦役家属营地中做些杂务。 心道:这就完了? 预想中的以高官厚禄诱惑,以亲族后代胁迫呢? “是。”阎应元不卑不亢地答道。 来人道:“我是大王侍卫,奉命传你入宫觐见。” 第二更。 晚安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