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别的不说,在崋军治下,苦役都能比大明很多老百姓过得好。所以,我们真没必要反对人家。” 更令他没想到的事,崋军对待苦役并不像他预想的那么残酷。 因为大明将罪犯流放只某地为役,若背景不够硬,没有人脉关系,就会被当做奴役使用,过得很苦不说,还朝不保夕。 这比之他往日在家中、任江阴典史时的饭食,自然是差远了。 每次开完诉苦大会,阎应元深想一番,都觉得崋军可怕又可敬。 “那母亲有何事?” 他开始认真做事。 阎应元喝了两碗稀粥后便准备跟苦役们一起出工,却见一骑快马奔入营中,大声询问管理的崋军军官:“原江阴典史阎应元可是在这营中?” 到了新朝,才有新气象,大家的苦难才有可能结束。 李国帆却已经走了出去。 说完这话,李邦华颇为紧张。他认为,到了这一步,李国帆看“软的”不行,多半要威逼利诱了。 来人问:“你便是原江阴典史阎应元?” 阎应元走进了帐篷,问:“母亲可是身体不舒服?” 阎应元听完苦笑,“母亲,孩儿没想反崋。” 哪怕一晚上只能教几个字,也让他觉得,这份“差事”比当大明典史都有价值。 条件简陋、生活艰苦,阎应元最担心的就是老母身体。 随着对崋军了解越多,他确实不想再犟下去了——再犟就成了沽名钓誉之辈了。 实在是李国帆浅尝辄止的劝说,令他莫名难受。 李邦华还没想清楚这个问题,便见一家仆匆匆跑过来,满脸怪异地道:“老爷,村里的崋军大部分都撤了,只留下了一哨。” 再说了,看老母、妻儿、妹妹受他牵累过这般简陋、艰苦的日子,他心里也愧疚得很。 见妻子已经烧好了热水,阎应元正准备洗澡,却被母亲叫住。 “在。” 可我看李公身体尚且康健,难道真就甘心才能抱负埋于黄土吗?还请李公慎思之。” 若是让这些饥民知道崋军苦役一日能有三餐,怕是会争抢着来给崋军做苦役。 而要解决大家的苦难,就要推翻大明朝廷的统治,建立新朝! 由两个帐篷构成,母亲和妹妹一座,他和妻儿一座。 白天跟着苦役们卖力修路、修桥、修沟渠,晚上则会借着火光,教授苦役们识字。 可敬的是,崋军并非单纯是为了少数人的富贵而打天下,而是为了结束乱世以及百姓们的苦难,建立一个和平安乐的新朝。 待侯峒曾也离开,李邦华才勉强回过神来。 阎应元家以前也算小地主,有家仆、有佃农,日子过得很不错。眼下条件,对他们一家人来说,当真是简陋艰苦。 谁知李国帆却一叹,“那真是可惜了——希望李公保重身体,能够看到我大崋是如何令这神州大地变成太平盛世的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