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刘升却不为所动。 他道:“据朕所知,前明最初虽有民间不法之辈铸造劣币,可在各地官府严厉打击下,并不成规模,更难以形成驱逐良币的现象。” “只是后来,前明官府为获取利润,率先铸造品质更差的铜钱。” “到了万历末年、天启、崇祯年间,更有官府所铸铜钱品质还差于私币的怪相。” “至于地方官府打击私币的力度,则因各种原因,一降再降,直至对私币无可奈何。” “如此,劣币、私币岂不大行其道?” 倪思辉听得一时愣然,没想到刘升对前明铸币往事了解的比他还多。 其他官员也多有惊讶的。 刘升则接着道:“另外,无论是宋元、还是前明早中期,皆有钱荒现象。” “即缺少足够的铜钱,也是因此,才给了民间私币进入市场的机会。” “故朕才让秘造局研制蒸汽铸币机——其产能为前明十倍以上,且铸造的钱币民间极难仿造。” “与前明的私币、劣币更是区别明显,很容易分辨开。” “另外,此铜币虽看着精致,貌似铜色颇足,但实际所用铜料不过六成。” “朝廷以蒸汽铸币大量铸造,成本很低,利润颇高,完全不怕与民间私币竞争。” “倪卿身为财政部左侍郎,这些都没了解清楚,就急着否定新钱,是否有些武断了呢?” 倪思辉听得老脸羞红,忍不住到殿中央跪下,道:“臣失职,请陛下讲罪。” “起来吧,朕不喜跪礼。”刘升放缓语气,“倪卿在财政部并不管货币司之事,了解有差倒也算不得失职。只是,日后不要在没了解清楚事实前,往下定论了。” “臣谨记。” 倪思辉却是个头铁的,又或者说,是真心为大崋着想。 才被刘升“原谅”,他便又提出一个问题。 “陛下,新钱固然没有问题,可如今市面上却是劣币充塞,必须设法解决,新钱方能顺利流通。” 刘升道,“朕今日召集诸位开会,便是要商议解决之道。” “咱们既要为新钱发行铺路护航,又不能让太过伤民,乃至引起民乱。” “对此,众卿有何想法,都讲一讲吧?” 众臣想了想。 军机大臣李邦华率先道:“臣以为,首先不可直接禁绝前明官、私铜钱。” “大户人家多储藏金银,倒还好说,但小民所有多为铜钱。” “若我朝直接禁绝铜钱,恐怕不少小民便会一夜穷困。如此,必生民乱。” <div class="contentadv"> 刘升及其他大臣都听得点头,表示赞同。 倪思辉道:“朝廷或可以一定价格限期回收前明官私铜钱,过期之后,再禁止使用新钱意外的钱币。” “一开始,或可采取严抓轻罚之策——命各地官府有司严抓使用旧钱之人,但抓捕后,只处于罚款、轻量苦役。” “对于民间私铸铜钱者,则应严厉打击。一经发现,立即抓捕,可按律流放或处死。” “再让各地官府对朝廷有关政策、律令多加宣传、解释,使百姓知之。坚持数年,或可让我大崋新钱取代旧钱。” 倪思辉作为财政部左侍郎,却有些真材实料。 这几条建议说得刘升都连连点头,赞道:“此议不错,稍后可详细讨论。” 之后。 李长文也开口提了建议。 “臣以为,朝廷既发行银币,还当逐渐禁止民间白银交易。” “我朝白银量超过前明,又以银币、铜币同时流通,逐步禁止白银货币之用,也有利于铜币的流通。”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。 因为前明末年铜钱信誉崩塌,民间多以银代钱。 所以,即便不考虑大崋铸造了银币的事,为了新铜钱的流通,也该打压直接将白银当做货币的现象。 接着,众臣又就如何打压白银的使用提了些意见。 比如说,官府收税,若以银子缴纳,许多多交一笔“铸币费”。 民间发现以白银替代货币交易,举报有奖,对交易双方进行罚款,等等。 大崋朝廷这场为新钱铺路护航的会议,连续开了三天,才算结束。 随后,有关部司就为新钱的发行预备工作运转起来。 一时间,这些部司的官吏也都比平时更忙了些··· ······ 南京。 南郊。 一处貌似普通的庄园中。 三个士绅模样的男子正在品茶。 貌似清雅,所谈却是铜臭之事。 一脸上长了颗痦子的中年人道:“我得到了风声,朝廷要发行新钱了。” 旁边一脸横肉的胖子不在乎地道:“发就发呗,新朝哪有不发新钱的?如今都大崋三年了,朝廷才准备搞这事,已经算晚的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