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3章 广州易帜!-《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知道沈犹龙最近心情不好,听见其叹气,便开解道:“沈公何必闷闷不乐?须知,若沈公不愿易帜降崋,介时不知会有多少百姓受兵祸殃及。

    况且如今广东各地时不时有百姓不堪重税,举事祸乱地方,沈公此前镇压民乱已有顾此失彼之势。

    若崋军来了后,或能一改大明时的种种弊端,令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
    听陈子龙谈到这个话题,沈犹龙却摇了摇头,“广东各地百姓时有举事,可不止是因为官府收取重税。

    还因为土地兼并严重、宗族盘根错节,官府力量根本难以触及乡野。

    另外,随着人丁滋长,汉民、山民(代指少数民族)之矛盾,主客矛盾亦日益严重,难以调和。

    即便是由大崋来治理广东,恐怕也难以解决这些问题。”

    陈子龙道:“昔日我也不认为大崋与大明有什么不同,甚至认为崋军与李闯等流寇差不多。

    可当成为俘虏,在崋军督管下做了一个多月的苦役,我便明白,当今大崋天子治军、治民之理念确有不同寻常之处。

    沈公可能想象,晚辈和许多大明官兵在成为俘虏后,虽为苦役,却并没有被虐待,甚至还有崋军中的军政员来给俘虏们讲故事,教他们识字学算?

    沈公又能否想象,崋军在当地修桥铺路、修整沟渠河流,征发徭役甚少,即便是有,不仅管饭,还会补贴一些钱粮?”

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沈犹龙听了稍稍沉默。

    随即道:“你说的这些,也算是我愿意带领广东易帜降崋的一部分原因。但有些事你还不懂——大崋如今治理地方之法太过慷慨,只怕难以持久;他日若再变用大明旧法,百姓定更加难以接受,也许到时又是遍地狼烟。”

    陈子龙有点激动的道:“或许大崋天子治理之法有些疏漏,但善待百姓之心无疑是好的。况且,正因如此,沈公不正应该入大崋辅佐天子,令天下真正长治久安吗?”

    沈犹龙还想再说什么。

    家仆却来禀报,说夏允彝、楚淮来了。

    他于是让两人进来。

    夏允彝是沈犹龙松江同乡。

    至于楚淮,却是大崋讯风卫营军政员,亦是讯风卫参与劝降沈犹龙的明面人物。

    “沈公。”

    两人进来后向沈犹龙拱手行礼。

    沈犹龙微微点头,先前的忧郁之色却是隐去了——他曾受陈子龙父亲恩惠,与陈家算是世交,视陈子龙为子侄辈,才会在其面前流露内心情感。

    在夏允彝、楚淮面前,他则下意识保持“公事公办”的样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