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时万元吉又道:“前年围剿李、张、罗三贼之事诸位或许不清楚,但我在杨嗣昌军中,却了解始末。 剿寇大计功败垂成,说起来也不能全怪左良玉私心作祟,如今想来,也有杨嗣昌驾驭不当之责。 当年左良玉追着张献忠打,先是在平利大败张贼,俘获其心腹谋士及妻子,加太子少保,挂平贼将军印。 杨嗣昌觉得左良玉傲慢难以驾驭,便暗许贺人龙取代其平贼将军之职。 不久左良玉又在玛瑙山大败张、罗两部流贼,风头无俩,杨嗣昌找不到借口解左良玉之职,便对贺人龙说,任职之事稍后再说。 贺人龙因此怀恨在心,竟将此事告知了左良玉,并率兵回陕西,致使李闯溃围而出。 之后开县大战,左良玉不听调遣,坐望观战,这才致使开县大败,张献忠突出包围。” 这时旁边一人道:“说来说去,还是怪贺人龙、左良玉这两个武将私心太重,不顾大局。” 万元吉深以为然地点头,随即话语一转,道:“我听说那兴崋王刘升极重武将、士卒,怕是不知武将权重没有约束的后果。 一两代雄主在位,这祸端自不会显现,但其后君主暗弱,武将权势太重必会酿成大祸。 今改朝换代不可避免,我等便该不计私德有损,入仕新朝,辅佐圣君开创盛世。 千秋万代不可求,却也不可使其三四代而亡,让这天下再陷入战乱之中。” 李邦华深深看了万元吉一眼。 感情这人把杨嗣昌、左良玉、贺人龙的事拿出来说一大堆,是在这儿等着他呢。 他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万元吉竟有这般好的劝谏之才? 刘同升原本对万元吉吧啦一大堆大明旧事颇为不满,此时却眼睛一亮,跟着道:“吉人(万元吉)说的不错!往事已矣,大明难救。 <div class="contentadv"> 我等既读圣贤书,当不可坐视天下百姓没安稳几十年,又陷入兵灾战乱之中。 况且,李公就算不为天下百姓着想,也该为后人、为宗族考虑下吧?” 后面这句话就很实际了,因此刘同升点到为止。 虽然众人都没说,可哪个此番准备仕崋,没有为自身能施展才能、为亲族在新朝更容易为官做考虑呢? 公私两利,正是他们的追求。 李邦华深深叹了口气,道:“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,但老夫已年近七十,本就无意为官。 另外,老夫乃是在家守丧,而非致仕,终究有些不同。若是仕崋,岂非晚节不保?” “李公,晚辈也是守丧在家啊。”万元吉提醒道。 “诸位所想老夫都已明白,便让老夫考虑些时日,如何?”说着,李邦华端起茶杯,却是暗示几人该离开了。 几人知道这事确实需要时间思考,见李邦华下了逐客令,便起身告辞。 临走前,杨廷麟又转身道:“李公若考虑好了,便与我等一起前往南京,觐见兴崋王。 届时我等十几位江西士人,一起出仕新朝,想必能传为一时佳话!” 李邦华露出一丝苦笑,没有答话。 他承认此番被刘同升等人说得很是心动,但还是决定不仕崋。 还是那句话,他年纪太大,又是在职的大明官员,不想搞得晚节不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