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张有誉、马士英、章旷。” “臣在!” 三人闻言起身。 刘升道:“你们三个下去后计议一番,看应天府各县城的养济院、漏泽园若按明制正常运转,每月需多少银子。 南直隶各府城的养济院、漏泽园若要恢复运转,每月又需要多少银子。 以及财政部拨付多少银子合适,当地官府又该出多少银子。拟写一份详细报告,交给孤看,若无问题,孤便会让财政部拨款。” “臣等领命!” 三人都答应了。 其实按大明制度,养济院、漏泽园(捡尸下葬的,前面搞错了)运转耗费很少,都是由地方官府出资运转,根本不需要朝廷拨款。 但此前大明不仅中央财政困难,地方吏治败坏,同样财政困难,有的地方还经过战乱,民生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,确实无力运转这两个“无关紧要”的福利机构。 这种情况下,大崋中枢若能拨付款项(只需少许),令各地养济院、漏泽园先运转起来,绝对是一件惠及贫苦百姓的善政。 “王铎。” 刘升又点了礼部右侍郎的名。 “臣在。” “如今我大崋尚无统一官服,官吏或沿用大明官服,或穿寻常百姓衣服,确实有损威严。 礼部尽快请专人在大明官吏常服基础上进行修改,先设计出我大崋官员常服。 最好多设计出几套样子,让孤来挑选——记住,要比现有大明官员常服更简约、干练,修身得体。 把制作一件官员常服所需费用都计算清楚,也一并交给孤阅览。” 王铎没想到他堂堂礼部右侍郎,竟然接到一个找人设计衣服的活儿,颇有些无语。 但想想,官服涉及礼制,又确实是礼部的事,便拱手道:“臣领旨。” 然后就琢磨起刘升的嘱咐——简约、干练,还要修身得体? 有点难度啊。 刘升没管王铎心里怎么想,又对何应瑞道:“何侍郎,龙江造船厂是否还在?” “在,但因费用不足,规模已经很小,目前最多能制造六百料的座战船。” 何应瑞在南京做了几年工部尚书,对城外的龙江造船厂还是有所了解的。 他接着道:“另外,龙江船厂为了维持运转,除偶尔承接官府差事,制作一些战船,平时主要是制作民船。” 第一更。 第二更不要等——昨天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,折柴火烧火,右手食指受伤了,打字好慢,,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