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徐汧不做声。 他和杨廷枢都是苏州府治长洲人(苏州城吴县、长洲皆为附郭),儿时便为好友,之所以会出现在南京,纯粹是陪着杨廷枢。 至于杨廷枢来南京,却是听闻崋军从湖广东下,将要攻打南直隶,特来南京为国效力的。 可来到南京后的所见所闻,所经历之事,却让杨廷枢大失所望。 他的一些建议托人送入南京兵部衙门后如泥牛入海不说,南京城防竟忽然被左良玉接管! 那段时日,左军各部将士经常在城中欺辱百姓,甚至是当街抢掠,南京刑部衙门以及府衙、县衙竟不敢制! 杨廷枢等人这才明白,大明朝廷对左良玉等将领已失去控制,彼辈大半成了军阀! 随后形势急转直下,左良玉退入南直隶后,竟仍难挡住崋军,一败再败,不到一个月,便丢了南京城! 杨廷枢几人原以为南京为贼所据,必遭大难,不知会有多少人死亡。 谁知崋军进城后,不仅迅速平定混乱,纪律严明更是远超大明官兵,与良善百姓秋毫无犯,令城中迅速恢复了秩序。 同时,崋军在剿灭乱兵、乱民时所表现的战斗力,也让几人暗暗吃惊。 心中一些想法也随之有了颠覆性变化。 此时,杨廷枢闻言道:“我还想在南京多呆些日子——崋军虽占据了南京,可左良玉等诸多大明将领毕竟逃了出去,南直隶战事说不定还有反复。” 闻言,监丞何楷冷笑道:“能有什么反复?以左良玉等人的德行,难不成还能打回南京?” 杨廷枢道:“无需他们打回南京,只要他们能撤入浙江,也许苏淞常以及浙江的嘉兴、湖州等地便要沦为战场。 我等须得弄明白局势,才好带领苏州父老做出应对。” 何楷是福建镇海人,与李模同为天启五年进士,当年在朝中以率直感言著称,特别喜欢弹劾权臣。 不过他倒也不乱喷,而是抓住别人的糟点、污点喷,先后弹劾掉两个巡抚、一个巡按,后来还参与弹劾温体仁、王应熊。 再后来,杨嗣昌得势,他又弹劾杨嗣昌。 <div class="contentadv"> 却不知崇祯当时寄望于杨嗣昌剿灭流寇,于是踢到铁板,直接被贬为南京国子监丞。 如今杨嗣昌已死,可何楷心中对崇祯依旧有气。 此时闻言便道:“依我看,大明亡国有日,两位无需多想,待崋军传檄至,带着苏州官吏士绅降崋便是了。” 杨廷枢听了微微皱眉。 他虽然也觉得大明不行了,可心里终究还有点念想。倘若大明还有救,他未必不能毁家纾难。 就在他开口想说什么时,便听见远处有马蹄声迅速接近,还有人高声呼喊—— “茅山大捷!” “左良玉、左梦庚皆死,六七万明军投降!” 街上百姓、店里商贾都不禁循声望去,一个个满脸震惊。 随即议论、惊叹之声四起。 “左良玉就这么死了?” “没听见嘛,六七万官军都降了,这事还能有假?” “我早就说了,官军靠着南京城都不敢跟崋军打,何况逃了出去,必输!” “这下江南怕是没谁是崋军对手了···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