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燧发枪20,列装取舍难-《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若都是质量好的精品还好点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,大明中后期的系统性腐败,让这类花样火器更容易偷工减料,最后直接成了劣质火器代名词。

    像著名的三眼铳,明末很多时候官兵宁愿拿来当锤子用,也不敢尝试打发。

    刘升有后世经验,在制造火器方面自然不会走入歧途,直接规定了火绳枪枪管长度、重量、内径等规格。

    所以,对这杆火绳枪的性能,他并不担心。

    他更在意的是生产效率。

    调试一番后,他便问:“造一杆这样的火绳枪最快需要多久?”

    这才是刘升吩咐的任务。

    寇根生自然是试验过的,当即答道:“按首领吩咐道,将枪床、枪托、枪机都分出去交给其他工匠制作,枪炮匠只负责打造铁管和组装。

    组装几乎不费时间,所以造这火绳枪主要看打造枪管用多久。

    若是以十炼以上的精铁,由熟练铁匠打造,五天便可打造一杆合格枪管。

    比俺们为官府打造火绳枪时,至少快了一倍!”

    寇根生言语间习惯性的称官府,完全没注意到他儿子寇四郎正狂使眼色——如果义军的敌人是官府,那义军是什么?

    义军内部现在都称呼明军、明廷好吧?

    刘升却并不在意。

    他在思考,若是改用水力钻床,直接钻枪管,能不能再提升火枪质量的同时再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。

    据他所知,此时普通工匠用生铁打造鸟铳,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月——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锤炼铁料了。

    熟练铁匠用上好闽铁打造一根枪管,则只需十天。

    所以直接使用十炼以上的精铁打造枪管,能省去更多时间。

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如今义军精铁储备充足(抄缴了18万斤),倒还好说。

    等以后没了精铁储备,还是要将锤炼精铁的时间算进去。

    目前既然不缺精铁,他倒是可以让工匠们放开手脚,先打造一批火枪出来。

    具体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,就得看铁工坊的试验数据了。

    刘升放下火绳枪后,便拿起了旁边的燧发枪。

    燧发枪是在火绳枪基础上改进而来的。

    起先是将龙头夹火绳点火的枪机,改成簧轮加燧石点火,原理跟砂轮打火机差不多,因此才叫燧发枪。

    但簧轮枪机结构太复杂、制作也比较难,还容易出故障,点火率也没火绳高。

    优点是在雨天受影响比火绳枪小很多,有很大几率打发,乃至正常使用。

    等到后来冶炼技术进步,出现更加靠谱的板簧,燧发枪就进化为2.0版本。

    即可以直接在药池上安装火镰,依靠簧撞击发火的撞击式燧发枪。

    之前刘升在别墅中利用个人手工机床与钢管,手搓的三十杆燧发枪,用的基本都是板簧。

    问题是,板簧他也储备得不多——之前他储备物资,都是按个人需求采购的,很多东西都有,但都不多。

    考虑到以后在其他地方还需要用到板簧,刘升当然不愿意浪费太多去制作燧发枪。

    所以,铁工坊此次试验的有两大重要项目:一是尝试打造适用于制作枪机的板簧,二是测试生产簧轮枪机燧发枪所需时间。

    板簧这个东西据说早在罗马时代就曾出现,而有确切文字记载,则是十七世纪的法国。

    但只是应用于马车上,当做减震配件。

    用于枪机的板簧要比用于马车的小得多,可不是那么容易打造出来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