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喜知煤矿!李三说,再等等-《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果首领招人,你只要应募,八成能选上。”

    二则,据刘升了解,加州中央谷地天气主要受太平洋到西海岸的什么气压、风带影响。

    但他还是参加了这个成人夜校。

    一会儿我就将相关技术拿出来,先生去匠作营找人照办,最多几日就能造出来。”

    所以,哪怕之前经过重重震撼,和其他难民一样,认为首领刘升即便不是神仙下凡,也是有仙缘、气运在身的人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三大营,确是没时间巡视了——昨天才下过一场大雨,道路泥泞,不方便骑马,只能步行,他巡视完两个营地就到中午了。

    说完就准备走。

    除了新建渔场营、煤场营,刘升暂且不准备新建别的营地了。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刘升又用一下午的时间,将新来的万余难民转运到北美,次日一早,便离开天目山,骑马直奔遂平县城。

    毕竟如今这里还处于蛮荒状态,不像后世加州修建了完善的水利设施。

    在冬季,越靠近海湾一带(中央谷地与太平洋气流交通地带),遭遇恶劣气候的可能便越大。

    因为冬季到来,又多雨,移民再开辟新营地会很不容易。至于渔场营、煤场营,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,不得不建。

    而且,咱们来北美垦荒,就是需要这种朴实无华、埋头苦干的精神!”

    “无妨,下午我就转运难民进来,到时候先生就不缺干活儿的人手了。”

    刘升只需站在“门”旁边推一下难民的后脑勺就行。

    次日,山脚的一万余难民也被组织上山,到刘家寨前排队,等着被刘升转运···

    揪掉了一根胡子后,李三道:“咱们还是得沉住气,再等等。毕竟咱们对这边了解的太少,一旦出去,再想回来可就不容易了。”

    华西营。

    二则,成人夜校教授的都是简体字,虽然他能猜出部分字的意思,却也有部分不认识。

    刘升下了山,便带着一百骁骑亲卫骑马北上,以正常的骑行速度赶路,下午便赶到了遂平县城。

    杨和庆接着道:“俺们团的这一营也没问题,拉出去跟官军募兵营打都不怂。”

    刘升听完摸了摸唇上胡须。

    他笑着道:“那些炼铁工匠中有懂煤炭炼焦技术的人固然好,即便没有,我也可以传授给他们。

    “首领竟有此妙法?”随即又担忧道,“不知那蜂窝煤和煤炉制造起来是否困难,费用如何?”

    刘升笑道:“先生放心,蜂窝煤和煤炉造起来都很简单,费用也低,绝对可以让所有百姓都用得起。

    穿越大半年了,他入乡随俗,头发已经修得勉强能扎成单髻,胡须则早留了起来。

    后世二十世纪末农村的许多生产技术、生活用品,说起来都和明清时没太大改变。

    李长文倒是没深想刘升话语中为何用“此时”,点头道:“属下也只是听人说过,并未见过,更不懂此道。

    另外,再分派几千人去煤矿附近建立第七营地,以开采煤矿为主,农业为辅,取名煤场营。

    刘升微微点头,便问:“各个新建营的常备军磨合得怎样了?”

    这天上午干完活儿回来,李三排队打了午饭,正准备去跟队里的青壮们一起吃,就被大侄子拉到了一边人少的地方。

    李长文无奈一笑,“首领说得对,是属下着相了。”

    李三因为各方面表现优秀,已经混成了生产队长兼民勇队长,负责带五十户百姓干活儿,早上还要带着五十名民兵晨训。

    此番随他进来的大外甥、大侄子也都是傅知府的随从,却又和他有些不一样。

    从大水瓶寨到遂平县城有近两百里地。

    所以,李三心中虽然有别的想法,却也没跟二人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