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张谷英说的是心里话。 这情况刘升倒并不怎么意外,但还是颇感兴趣地问:“哦,跟我说说,这两人都做了些什么?” 不过,当得知又有万余难民到来,张谷英心里难免打起鼓来。 目前来看,也就三五天会下一次雨,都不算小——之前甚至还下过一次暴雨。 可十几天下来,各种突发情况仍让张谷英忙得焦头烂额。 “从十月下旬,这里降雨就比之前多了,进入十一月份以来,则显著增多。 两人应了声,又向刘升躬身一揖。 不过也是经此一事,俺才知道首领在北美将那好几万人都安排的井井有条,是多么难得。” 李富昌、马贵早就听闻,刘升在刘家寨后山上寻到一洞天福地。 一穿过破旧的木门,刘升便感觉明显暖和了不少。 “是。” 既然攻占了地方,那就要治理。 “多亏了李员外和马管家帮忙,仅凭俺一个,说不定就管出乱子了。” 对视了眼,两人竟一起向刘升跪拜。 方圆十里的半圆听着不大,又大部分都属于天目山去,可囊括的村寨却也有十几个了。 不过,这边冬天明显要比大明那边暖和一些,怕是下雪不多,可能会影响小麦收成。” 两人对天目山周边的地形及村寨分布很熟悉,虽然刘升就画了几个点和线条,可两人还是一看就明白了。 虽然听着只是类似大明里长、保长一样非官非吏的职位,可想到这里是义军的老巢,又是刘升设立的第一个民政单位,两人都忍不住激动起来。 龙首湾盐厂应该已经生产出盐了吧?不缺盐了,我们就可以制作咸鱼、熏鱼,作为过冬的辅粮。” 人越多,管理起来就越困难。 刘升微微颔首,道:“张指挥过去辛苦了,寨城外这么多难民,管理起来不容易吧?” “参见首领!” 很显然,不久前才下过一场雨。 刘升哈哈一笑,“虽然不容易,但我看你做得还不错嘛。” 抬头看,天空有不少云,空气也很湿润,脚下则是泥地。 李富昌、马贵其实也听闻义军攻占了两座县城的事,不然不会如此殷勤地帮义军做事。 当即又一起应了声“是”。 也对自身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 十几天前来的一万余难民,已经让大水瓶寨压力剧增。 “不必多礼。”刘升颔首,“我听张指挥说,过去十几天,两位在管理难民一事上出力甚多,我在这里谢过二位了。” 于是上前看图。 “属下领命!定不负首领信任!” 两位也知道,天目山以及这大水瓶寨与我义军而言十分重要。 趁着这个时间,刘升让杨和庆暂时署理三个团的军务,他则带着一百骁骑亲卫先去了确山县城一趟,而后又回往天目山。 刘升听了笑道:“原本有件事,我还想着怎么开口。两位既已真心从了义军,那我就好说了。 接着,两人一边说一边去了军营。 至于刘家寨这边,在刘升回来前,却是不敢一下子接收如此多难民的。 因为负责军、政两方面工作的王老五、周茂华很清楚,刘家寨对于华部来讲多么重要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