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另一哨常备军则带着一个确山民勇营、三个矿工民勇营,驻扎在铁场那边,负责看管官军俘虏及铁场的铁料。 随刘升去攻打舞阳县城的,有亲卫军三个营,常备军第一营、第四营、第五营,以及一个确山民勇营。 共计3300多人。 ··· 舞阳县城。 知县潘弘正带着几十个衙役和一百乡兵,亲自在县城内催征税赋。 之所以这么做,一是今年上面摊派给舞阳的税额太多,征缴税赋难度太大,多半会逼得某些富户、富商倾家荡产。 县衙中吏书、衙役与这些富户、商人多少有些勾结,催征时总是拖拖拉拉。 二则,在催征税赋的过程中,吏书、衙役总会趁机勒索,让百姓负担更重,败坏官府名声。 潘弘本身是江西大地主,皓首穷经,五六十岁才中了举。 之后十余年都没能中进士,也没能补缺做官。 原以为这辈子没了做官的希望,不想得皇上垂帘,去年特赐进士出身,授舞阳知县。 潘弘深感皇恩浩荡,虽已年近七十,却仍以廉颇鼓励自己,带着儿子来舞阳上任。 他深知如今地方匪寇多如牛毛,所以上任后先编练了五百乡兵,由此确立权威,震慑县衙官吏,掌握实权。 他也知如今朝廷确实缺钱缺粮。 所以,哪怕知道上面摊派的税额大大超过了舞阳负担,但还是决定尽全力征缴。 他能做的,至多是多向富户、富商摊派,少向穷苦百姓摊派,避免底下人借机鱼肉百姓罢了。 这么做,倒不是他心里有穷苦百姓,而是深知穷苦百姓家中确实没了钱粮,再逼迫只能让他们背井离乡,甚至原地造反。 倒是那些富户、富商,可以勉强承受住今年的税赋摊派。 至于县里大户,那是朝廷统治地方的根基,他是不能动的。 县城西南角,一条回回聚居的巷子中。 十几个衙役进入一个比较大的院子中,将一个回回老者抓了出来。 潘弘站在巷子口,看着后面渐渐聚集的回回民众,凛然不惧。 他对跟他年龄差不多大的老者喝道:“杜根!期限已到,你当真不愿缴纳税赋吗?!” 杜根满脸皱纹的脸尽是愁苦之色,道:“知县明鉴,非是老朽不肯缴税,实在是官府征缴太多,家中已无钱粮可交了。” “没有?”潘弘冷笑,花白的胡子都翘了起来,“你家在城外有两三百亩田地,在城中还有商铺一间,别以为我不知道!乡兵何在?倒他家里去搜!” 潘弘幼子潘澄,当即带着几十个乡兵就往杜根家中闯。 杜根乃此地回回的阿訇(经文教师),其子杜金是县里豪侠,在这一片颇有号召力。 见状,杜金就要带着巷中回回阻拦乡兵。 却被杜根喝斥、制止。 于是,潘澄带着乡兵,进入杜家翻箱倒柜,最终只搜到了一些不值多少钱的东西,银子是一两没有,粮食也只够几天吃的。 见此,潘弘更气,知道杜家多半提前得到了风声,转移了钱粮等财产。 于是怒道:“杜根,你既不愿交税,那本官就先收了你家商铺和田地!你也要被带去坐牢! 杜金,你什么时候带着应交税银来县衙,什么时候领你父亲回去!” 说完,潘弘便一挥衣袖,准备带队离开,去下一家催缴。 谁知外面围观的人群中,一个青年书生却站了出来,挡住潘弘去路。 第一更。 历史上,崇祯确实以恩贡特赐的形式,提拔了不少举人乃至秀才为官。 这些人中不少人能力出众,且对大明朝廷极为忠心。 而这一段剧情的潘弘、杜金等人,都是根据舞阳传说故事做了合理改编而来的。